虽然在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采用的就是英特尔8088处理器,但直到1996年英特尔才针对笔记本电脑专门开发处理器产品。不过即便是到了奔腾4时代,移动处理器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桌面处理器的节能型号,在能耗比、电池续航方面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移动需求。直到2003年第一代迅驰平台的出现,笔记本电脑无专用“芯”的情况才成为了历史……
2003年3月,英特尔推出全新概念的“迅驰”移动平台——Carmel,并以此翻开了笔记本电脑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第一代迅驰平台在诞生不久后就大获成功,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在这阵迅驰旋风的“裹挟”之下同步升级了大部分产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迅驰一举占领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半璧江山。不过,英特尔并没有就此停步,它又在2004年6月将迅驰平台的处理器从初的Banias核心升级到能耗比更优秀的Dothan核心奔腾M处理器,后来这款处理器也成为了第二代迅驰Sonoma的“芯”!
Sonoma硬件规格较Carmel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Sonoma整体性能提升幅度不大,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芯”没有换——仍采用Dothan处理器,虽然前端总线频率提高了,但性能难有明显提升。因此,Sonoma相对Carmel而言,仅仅停留在量变的层面而已,这与迅驰发布时与原有奔腾4-M架构的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有所不同。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性能提升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但Sonoma平台让我们看到了英特尔正在不断给笔记本电脑注入更多新元素,很快一只全新的蝴蝶——Napa迅驰诞生了!
虽然Sonoma想来个华丽的转身,却没能完美地实现。不过,迅驰平台很快迎来转机——在2006年1月9日,英特尔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第三代迅驰平台——Napa。
在Napa上,处理器再次成为焦点:这次英特尔在迅驰平台中首次采用了双核心处理器,性能较Sonoma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凭借诸多的节能技术,酷睿双核处理器的能耗比要比Dothan核心的奔腾M更为优秀,光这一点就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凭借平台核心的变革,Napa给大家带来一种脱胎换骨的震撼。正因为如此,英特尔也对迅驰原有的“花蝴蝶”标志进行了改变,标志换成了迅驰 Duo。
进入2007年,距第一代迅驰的蝴蝶图案现身一晃眼已经过了4年,“迅驰”这么简单一个单词在英特尔的用心经营下左右着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这一时期,笔记本电脑进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变期,移动运算平台等新概念的出现也促使迅驰这只蝴蝶继续进化。在这一年5月,我们也迎来了代号“Santa Rosa”的第4代迅驰平台。
英特尔这次格外强调的是“处理器技术”,宣传的重点完全放在处理器的部分。
Santa Rosa硬件规格升级的幅度之大在当时来说是绝对具有革命性的,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的渐进式发展,Santa Rosa平台成为了当时强的移动平台。在新平台发布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英特尔实现了超过500万的出货量。然而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英特尔骄傲自满——同年11月,英特尔为Santa Rosa平台推出了基于45纳米制程的Penryn处理器。
迅驰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让AMD坐不住了,筹划已久的Puma平台终于在2008年与大家见面。当然,英特尔不会让Puma抢走它的风头,她早已备好了Santa Rosa的后续方案——在2008年7月为我们带来了Montevina平台。
虽然Montevina平台的亮点不少,但当时它的到来还是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这一切都源于英特尔将Montevina平台正式命名为“迅驰 2”。从Carmel、Sonoma、Napa、Santa Rosa平台一直沿用的是迅驰标示,国内媒体和用户都习惯把前三次升级后的迅驰叫做“迅驰2代”、“迅驰3代”、“迅驰4代”,按照这样的逻辑,Montevina应该是“迅驰5代”。但是这次英特尔突然来了一个“时光倒流”,把Montevina平台叫做“迅驰2”,着实让不知情的消费者有点晕头转向。
在推出迅驰2后,英特尔决定在未来的新移动平台上淡化迅驰的概念,专注于推广处理器品牌——“酷睿”。而迅驰品牌将不再是笔记本电脑平台的代表,它只代表着其采用的无线网络技术。在2009年推出的Calpella移动平台,就体现了英特尔这个意愿!
Calpella平台不再突出整个平台的名字,而采用处理器来命名,如酷睿i3、酷睿i5。即便如此,它的核心组件仍是“三大样”。除了性能与技术的革新之外,“酷睿i”的概念在英特尔的全力推动下,也逐渐深入人心。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也许并不真正了解“酷睿i”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总会不经意地随口说出一句:“老板,我要个i3/i5的本本”。也许,迅驰已经真正被大家所淡忘!
就在酷睿i处理器大红大紫之时,英特尔又在2011年1月6日发布其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移动平台——Huron River。Huron River平台的重点仍是处理器:Sandy Bridge。
不同于上一代产品,英特尔这次真正实现了CPU、GPU的融合,将它们设计在了一个Die上。与此同时,以新面貌:核芯显卡出现的英特尔HD Graphics 3000在性能上迈出了一大步,完全抛弃了“鸡肋”的形象,成为入门级独立显卡的强大威胁。
作为笔记本电脑技术的领军者,英特尔在移动平台上的技术更迭,都会直接体现在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的产品当中。可以说,它每一代的技术更新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强大的性能和更多的新特性。我们相信,英特尔并不会停步,而是继续迅速向前发展,继续驰骋于这一领域。
对于MC的老读者来说,每天见到一大堆代号早已司空见惯了。一般来说,在产品正式确认型号前,都会给它起个代号,迅驰也不例外。每代迅驰平台都有自己的代号,而这些代号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美国的地名,而且基本都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密歇根州的Huron River除外)。据说,以地名为命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规避命名侵权的风险。现在,我们就在地图上看看,各代迅驰都在何方。
SNB处理器内部大约有10亿个晶体管,目前的汽车只有约30000个部件。如果,一辆汽车拥有10亿个部件,那即使用这个星球上具效率的工厂来装配这辆汽车,也将花掉114年的时间。
如果,SNB的晶体管数目代表汽车数量,那它将会比欧盟、美国及亚洲太平洋地区这三大全球经济区域的汽车总量还要多5亿4千万辆。
如果,SNB是一个国家,其内的晶体管是国民。那SNB将拥有9.95亿多的人口,是全球第三大人口大国,只比中国和印度少一点。
如果,你也能具有睿频加速2.0技术,以便更具效率地完成工作。那么这将帮助你每天节省出大约4个小时的休闲时间,吃吃火锅,唱唱歌。
如果,一架波音767飞机也能用上睿频加速2.0技术,那它的速度将提高50%,原来花一小时时间的旅程现在只需要40分钟。
如果,全美国每个家庭有30盏灯,那么SNB只需要1纳秒时间来点亮这全部的35.7亿盏灯。
如果,一个人不间断地不停开关电灯,需要花掉你4000年的时间才能赶上SNB一秒钟的开关次数,而那将是每秒3000亿次。
如果,你拿搭载有SNB的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来跟电吹风比较,运行一小时电吹风相当于SNB笔记本电脑运行147小时(或者6天2小时多)的耗电量。如果,你拿它跟电烤箱相比,在350华氏度下烤披萨45分钟的耗电量足够67台笔记本电脑运行50个小时了。
如果,拿SNB与英特尔第一代处理器,也就是1971年发布的4004相比,它将比4004快4000倍,同时每个晶体管的耗电量只有原来的1/4000,每个晶体管的价格更是只有原来的1/100000。
如果一粒大米包含的能量能够百分之百转换为电能,那这些电能足够驱动一个晶体管运行1341年,驱动一颗SNB处理器运行45秒,驱动一台SNB笔记本电脑运行3.7秒。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有关2011英特尔主流移动平台测试的报道,请浏览《以Core i5 2410M看SNB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