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听中科院专家谈UI的变迁

听中科院专家谈UI的变迁

2009-01-23《微型计算机》整理《微型计算机》2009年1月上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戴国忠 研究员
我国人机交互学术组织“ACM SIGCHI CHINA CHAPTER”第一任主席和名誉主席

原因就在与从字符界面变化到图形界面(GUI),从2D画面到加入部分3D特效,该领域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Post-WIMP界面,所谓的WIMP是指构成这种界面的四个基本要素——
Windows(窗口)、Icons(图标)、Menus(菜单)、Point Device(定位输入装置)。不仅PC界面如此,连一些手持设备也同样具备这些元素,如Apple公司的iPhone等,但受限于手持设备体积小、屏幕小、不方便安装键盘的特点,这些设备大多会使用触控,手势感应等来替代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觉体验是人机交互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人机交互功能好坏的标杆。以往的人机交互界面简单而且单一,现在人机交互界面的效果不仅越做越炫,而且在易用性和人性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如今我们又站在一个历史发展的交叉口,各种新式应用不断涌现,而且也在挑战我们对传统人机界面的认知和操控方式,其中以四类技术表现为抢眼,它们分别是触控、手写、语音以及表情(含手势等)。而衡量这种技术是否有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

◆是否有合适的交互设备?
◆交互技术是否完善?
◆操作界面是否足够亲民?
◆后续的开发工具能否跟上?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触控、手写将是未来10年重点发展的两类操控方式;而语音和表情识别技术,则存在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而且后两种方式还会因为个体的差异存在先天不足。

很多人认为软件的发展促进了硬件的进步,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硬件是基础,在合适硬件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软件,去设计更为先进和科学的人机界面。以现在火热的“虚拟现实”的3D界面为例,它建立的基础是三维交互技术,那我们首先就要选择用什么东西来作为交互设备?(鼠标与键盘都是2D的,因此3D化之后控制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然后考虑这种交互设备的可实现性如何,用户能否不需要培训就能够快速上手?(如果是专门的设备,用户需要先培训1~2个月才能够操作,那它的实用性就很低。)后就是我们如何将这种3D展现出来。(如现在的3D眼镜、3D显示器等。)这其中很多环节都与硬件产品息息相关。

从老的字符界面,到现在的GUI界面,再到即将到来的新的3维操作与交互应用,我们的显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OpenCL标准的出台,显卡也开始参与越来越多的通用计算,其中以两方面的改变为引人注意:一方面是计算方式的多元化,各种手持设备开始取代一些PC所做的工作,而OpenCL则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设备的计算能力;其次则是将显卡GPU富裕的计算能力释放出来,让我们的计算机更快地完成某项工作。

总而言之,人性化、简单化是未来人机界面交互界面的发展趋势。让界面越来越好看、越来越真实(Real 3D),也给我们的软件开发人员带来更大的挑战,区别于传统的2D GUI和常规输入方式,操作系统的开发也非常格式化;而现在人机界面技术的变革,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会——我们的文化背景以及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各种新式输入方式的优点(如触控、手写等),而且我们国家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来支持新式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迎头赶上的绝佳机遇。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